巴戎廟

From WeWeWeb Wiki
Jump to navigationJump to search

吳哥遺址重要景點之一的巴戎廟,位於大吳哥城中央。百因廟的正門朝向東方,面東而建,迎接日出,象徵新生與希望,面朝東方幾乎是吳哥窟所有寺廟的座位方向。好大喜功,向來是國王彰顯威權的虛榮心態,加亞巴曼七世利用最短的時間,建蓋了由54座大大小小寶塔構成一座大寶塔的【巴戎廟】。

西元12世紀末、13世紀初,加亞巴曼七世驅趕鄰族的占婆人,奪回淪陷的首都吳哥,為了紀念這場贏來不易的勝戰,他將原本只是座小廟的巴戎廟,在短時間內擴建成具大規模的皇家寺廟。寺廟迴廊上,他命令匠師雕刻這次威猛的戰功,密密麻麻的浮雕銘記歷史,告訴後人這場可歌可泣的戰役。在巴戎廟東側南段的浮雕是描述高棉軍隊,他們手持長矛,短髮並身著纏腰布,下方有群蓄鬍,深著長袍的中國戰士。南側東段外牆被公認是巴戎廟最美麗的浮雕,描繪高棉與占婆在洞里薩湖的水戰,下方是高棉百姓的日常生活,市集中還有宋朝商人,這表示吳哥與中國通商關係早已存在。

Bayon2.jpg

就當時的國力來說,作為國王的廟宇,建材應該是採用最大塊的原石,才能表達最宏偉的氣魄,但巴戎廟的建築結構,幾乎都用中、小型石塊堆疊而成,這些石頭是取自附近小吳哥廟所剩下的石材,種種跡象顯示加亞巴曼七世想要快速求建功,在急迫的時間下,沒法找尋與運輸原石,只好就地選擇小吳哥廟的廢材,改建巴戎廟。即便如此倉促完成,巴戎廟所展現高棉石雕藝術的光彩,依然令人驚歎。 Bayon1.jpg